【3.A.S.T】网络安全爱好者's Archiver

黑客学习

zclzhao 发表于 2009-10-21 11:10

为了上网而犯罪 我们的孩子怎么了?

“妈,你要不把我们送回网吧,我们就在这儿把你掐死。”

  小乾、小坤是双胞胎,平时一起上学、放学,一起沉迷于网络游戏不能自拔。母亲将他们从网吧带回家后,两个孩子竟然合力架起她,拿着刀对她说出了上述的话。

  “我没想到小坤身上带了一把刀,他把刀拔出来对着我,那时候我真害怕……也许是良心发现,孩子把刀对准了自己,在左手腕上划了下去。”这对双胞胎的母亲在镜头前说。

  银屏以外,漆黑的剧场中不时传出唏嘘声,更有人眼中含泪。  

  这是一部40多分钟的纪实专题片《谁夺走了我们的孩子》,由河南省济源市人民检察院结合办案实践制作,剖析了全国近年发生的20多起典型的青少年网络犯罪案例。9月以来,该片在济源市中小学广为播放,引起社会强烈关注。

  为了143元网费犯罪的孩子

  小乾、小坤的母亲逃过一劫,可小颜的父母却远没有那么幸运。2004年5月20日早上,年仅15岁的小颜,趁父亲熟睡之机偷钱去网吧,又怕父亲醒来打他,竟然用铁锤将父亲砸死,然后拿了143元到网吧如常上网。

  小波,看上去瘦弱清秀,但却是残害3条人命的凶手。

  长期以来,小波沉迷于网络游戏,因为没钱上网,他就到亲戚傅某家偷钱,被发现后,他举起菜刀将傅某和傅妻砍倒在地。在找到600元匆忙逃离现场时,又将邻居一位80多岁的老太太杀死。

  无独有偶,江苏省一位14岁的少女,为了支付上网费而偷同学的钱,被老师发现受到批评后,心理扭曲的她居然用菜刀将老师活活砍死。

  济源市检察院认为,由于青少年缺少经济来源,长时间上网形成的高额费用确实是不小的压力。为了获取网费,有些青少年往往会铤而走险,盗窃、抢劫甚至杀人。

  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统计,目前我国18岁以下的网民已超过2300万,而这些年轻的网民正是网络成瘾的高发人群。有的冷漠仇视周围同学甚至亲人;有的昼夜上网以至离家流浪,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了解网络才明白,“这些孩子怎么能对同龄人下那么狠的毒手”

  “她让我没有一点上网自由,我恨她,请帮我除掉她,愿意者请与我联系。”

  这是一个山西少年在网上雇凶杀母的帖子,只因为每次上网都受到母亲的阻止。

  可悲的是,几天后山西省运城市一名同样沉迷网游的初中生,为了200元“报酬”成为凶手,他们竟联手将这位母亲砍死。

  郑州青年小威沉迷网游几乎疯狂。2006年10月3日,在“作战”过程中,游戏对家将小威在网游中的“女朋友”“杀死”。一怒之下,小威竟找到了在另一家网吧上网的游戏对家,并将其活活打死。

  无独有偶,远在合肥市新站开发区的胡某,年仅16岁,在网吧玩一种用刀捅人的暴力游戏时,由于技术欠佳,胡某每次都被别的玩家“捅”倒。而坐在一旁的同龄少年也在玩同一种游戏,他忍不住对胡某冷嘲热讽了几句。

  在网上“杀”红了眼的胡某当即火冒三丈,抽出半尺长的防身刀具,捅向同龄少年的胸口,导致他当场死亡,而胡某则又坐回电脑前,依旧沉浸在暴力游戏中。直到警方赶到现场,胡某才惊醒:“我是不是杀死人了?会不会坐牢?”

  据济源市检察院调查,大部分网络引发的青少年犯罪,作案的诱因、作案的勇气甚至作案方式都来源于游戏。

  一些网络暴力游戏从2D升级为3D,动画效果极其逼真,游戏人物杀人或被杀时,血光四溅。这样长期的、无数次的“杀人”训练使玩家变得情感丧失,对生命麻木,血腥而直观的画面加上充满挑逗性的文字,极大地刺激了他们的模仿欲,使他们由“网上搏杀”到“仿效杀人”,由网络游戏高手演变成为现实中的凶犯。

  “我以前就想不明白,这些未成年的孩子,怎么能对同龄人下那么狠的毒手!”济源市检察院检察长李宏民说,“了解了网络游戏,我才明白,他以为人被杀死之后,可以像游戏里的人物一样,在下一局中死而复生,继续厮杀!可生命哪里有下一局啊!”

  手表指针仍跳动,少女生命已逝

  根据济源市检察院的调查,由于网络传播信息形象直观,无论是赤裸裸的色情影视画面,还是充满挑逗性的文字,对青少年都充满了诱惑,一些青少年由“尝试”色情刺激发展到实施性犯罪。

  19岁的杨小帅,是河南省太康县人,初中毕业后便在外闯荡,经常在网吧上网聊天。2006年4月,他结识了一位18岁的女性网友“冷心女”,聊了几次后他们相约见面。见到身材苗条的“冷心女”后,杨小帅趁醉酒之机将其******。

  受辱后,“冷心女”说要报案,于是杨小帅将其活活掐死,并抛尸河中。

  同样悲惨的命运,也降临在了河南省东部两名初中女生身上。

  通过网上交友聊天,两名案犯先后将她们诱骗到家中,******后杀害,并将尸体埋藏在自家院内。一年后案件被侦破,两名女生的尸体被挖出时,其中一名死者戴的手表指针仍在跳动,但如花的生命却永远凝固了。后来,这两名案犯被枪决。

  “追求浪漫,这是网络情爱的一种时尚,几行文字、几个符号,便能使青年男女们爱得死去活来。然而,我们不能不警惕那些‘温柔的陷阱’,别被网络中的‘狼外婆’撕毁了理想中的爱情梦幻。”李宏民说。

  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谁夺走了我们的孩子》专题片,从解说到案例情景再现,都是由济源市检察院的干警们完成的,从今年9月1日起,已经在济源市各大中小学校播放,下一步将尝试在全省中小学校播放。

  “看了这部片子,深感震撼,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当前青少年网络犯罪应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政府要当好未成年人的最高监护人,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省综治委副主任、省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张程锋在观片后说。

  他说,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一是省综治委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领导小组和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要进一步加大协调力度,特别是公安、文化、工商等相关职能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加强网吧监管力度,坚决取缔“黑网吧”等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不良场所。

  二是纪检监察部门要加强对相关职能部门的监督,对失职、渎职,特别是对那些充当“保护伞”的相关部门要严厉查处。

  三是要加大宣传。财政部门要给予专款支持,教育部门要把该专题片作为教育宣传教材,在全省各学校播放,时机成熟后要在省电视台播放,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上网意识,远离“黑网吧”等的侵袭。

  在济源市检察院的六楼,有一个“青少年警示教育基地”,十多间展厅内陈列着上千幅青少年网络犯罪的照片,一幅幅惨不忍睹的场景令人震惊。

  截至目前,济源市的中小学生已有上万人次到基地参观。此外检察院还创办了针对青少年的内部杂志《成长》,每期印刷两万多份,免费发放到学校。

  青少年网瘾矫治专家、同济医科大学国家级心理咨询师沈鸿丽认为,不能一概将责任推给网吧和游戏,家长应该更多地反思自己对孩子的教育问题。“因为调查发现,90%的青少年上网成瘾,都与不正确的家庭教育方式有关。家庭是天然的戒除网瘾中心。”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网络成瘾问题研究专家沈绮云指出,青少年接触网络游戏以后,“预防”二字非常重要。“在这方面,家庭、学校如何作为显得异常重要。同时,孩子如果真的上网成瘾了,要有专业机构来进行救助。”

  “除了日常教育,还应该立法禁止网络上的不健康内容。”河南省人民检察院检察官李纪峰说,“如果不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青少年网络犯罪的问题就不可能解决。”

  2008年5月20日早晨,河南省济源市的中学生小明趁父亲外出、母亲上厕所之机,把四五瓶农药倒进菜碗。午饭后他的父母出现中毒反应,最终抢救无效死亡。

  “迷恋网络,不好好干活,也没有及时和父母沟通。我想向其他和我一样年龄的人说,网络是虚幻的,别再沉迷其中了,父母管我们再严也是为我们好。”穿着监狱服,脸部蒙着马赛克的小明在镜头前说。

  16岁的他被法院判刑15年。他的声音在巨大的幕布周围回荡着,台下是一双双同龄孩子的眼睛。

页: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7.2  © 2001-2009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