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竟然这样看诸葛亮
[font=宋体]老话说,三个臭皮匠,凑成一个诸葛亮,但近年常听说的是一个中国人是龙,三个中国人是虫。而且总是跟日本人比着说,他们一个是虫,三个是龙,那么,三个日本臭皮匠才能凑成诸葛亮,呼风唤雨。[/font][font=宋体] 还有句老话:老不看三国,少不看西游;不妨再加上一句:青不看红楼。[/font]
[font=宋体] 该看的时候不许看,是中国教育的特色。日本没拿来这个说法,老少都爱看三国。有个叫渡部升一的,年将八十,著述甚丰,言必称中国为支那,说小学五年级读三国,乃至改变他人生之质。三国人物,中日所爱不大一样,比如曹操,东临竭石有遗篇,虽然如今不怎么说奸雄了,但传统舞台上白脸他还得唱下去,我们就难以像日本人那般喜爱。对于他们来说,不是自家历史,爱憎也无须分明。日本人最爱诸葛亮,所谓三国热,其实大半是诸葛亮热。[/font]
[font=宋体] 说到诸葛亮,日本人心里便油然涌起“星落秋风五丈原”。这句诗见于《三国演义》第三十八回∶次日,诸葛均回,孔明嘱付曰:吾受刘皇叔三顾之恩,不容不出。汝可躬耕于此,勿得荒芜田亩。待我功成之日,即当归隐。后人有诗叹曰:身未升腾思退步,功成应忆去时言。只因先主丁宁后,星落秋风五丈原。我们读三国,读到三顾茅庐,无不为诸葛亮出山而兴奋,哪里还在乎这种诗。日本人的熟知并非来自于三国,而是土井晚翠拿这句诗作题目,咏叹诸葛亮,广为流传。晚翠,笔名取自宋诗,他的诗是汉诗式的,一抹哀愁,为近代诗坛增添了浪漫色彩,但后来被欧美式新诗驱逐,如今汉字把日本人读得磕磕绊绊。《星落秋风五丈原》开篇吟道:更深岐山悲秋风,阵云暗暗五丈原,露珠零落繁似锦,枯草遍野马正肥,奈何蜀军旗无光,鼓角寂寂今无声--丞相病奄奄。这首叙事诗长达三百四十九行,分为七章,第一章七次重复“丞相病奄奄”,低徊哀伤。土井写此诗不到三十岁,正当明治年间,不仅被节选收进中学课本,而且有人给谱了曲,像军歌一样传唱。[/font]
[font=宋体] 诸葛亮的悲剧形象从此定型,深入人心。我们也慨叹他运气坏,每每随口吟出“出师未捷身先死”,杜甫这句诗似乎更具有普遍的人生情怀。[/font]
[font=宋体] 一般日本人读的三国并非我们的《三国演义》,而是吉川英治连译带写的小说《三国志》。横山光辉就是据吉川三国从1971年起画了十五年漫画,还添加了诸葛亮年轻时代的故事。横山三国又改编成电视动画片。1985年电子游戏三国志上市,当初人物按《三国演义》和《三国志》设计,胜利大都偏向蜀,惹得魏吴粉丝们不满,后续就有意向正史靠拢。吉川英治说:三国也可说是一部世俗小说,三国里有诗,如果除去诗,世界性宏大构思的价值也就变得枯燥无味了。所谓诗,应该是阿城闲话闲说的《红楼梦》是世俗小说,它的好处在诗的意识吧。吉川三国写到诸葛亮病故五丈原为止,其后以“篇外余录”草草了结,原因是他认为始于曹操,终于诸葛亮,三国就是这两大豪杰争成败。这个收场也把诸葛亮的形象深深烙印在日本人心目中。[/font]
[font=宋体] 他们倒不把诸葛亮当“外人”,甚至在渡部升一眼里简直是MADIINJAPAN:中国人读《出师表》可不会像日本人哭得那么厉害,即便感动也不大有人实际上效仿。补给不济也出兵,像日军一样,因为诸葛亮知道不及早出兵就完了。关于诸葛亮,撇开有醉翁之意的怪论,日本人终归未超出中国古来的认识。惟其说忠义,他们不会用两朝开济老臣心,说空前绝后不会用万古云霄一羽毛,毕竟隔了海。[/font]
[font="Times] [/font]
[url=http://b0.ac-images.cdnmyspace.cn/cnimages01/1/o_bdcc12708eb041493522b41c009cd59d.jpg]
[img]http://b0.ac-images.cdnmyspace.cn/cnimages01/1/t_bdcc12708eb041493522b41c009cd59d.jpg[/img]
[/url]
页:
[1]